滑枕是一種動態(tài)牽引頸椎、緩解神經受壓以及強化頸椎及周圍組織的運動體療器械。當人體仰臥,頸脖擱在滑枕的枕面上,反復作仰頭/低頭運動時,枕面不僅作為支點拉松頸椎椎體間隙,實現動態(tài)牽引,還能來回滑動和滾動、抗阻鍛煉頸椎肌體等組織并維護頸椎生理彎曲。
用滑枕做仰頭/低頭的器械體操命名為“滑枕頸椎體操”,它在操練中,通過動態(tài)牽引,拉伸頸椎椎體間隙并抗阻鍛煉頸椎肌體,發(fā)揮其對頸椎部位的預防保健和體療康復效果。該產品已經在不同人群中驗證了它的安全性和體療功能。
滑枕由寧波敦厚堂自主研發(fā)、生產。填補了頸椎訓練器械的空白,并申請國家專利。
【滑枕的四大特點】
1、設計思路前瞻
缺乏體育鍛煉而又長期伏案工作、習慣性駝背坐姿、持續(xù)仰頭看物等行為都是引起頸椎椎體間隙狹窄、椎間盤營養(yǎng)不良、髓核脫水、生理彎曲變直、頸肌疲軟、僵硬并導致頸椎病變的主要原因。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重要方法,具有松弛肌肉、恢復脊椎正常列線、還納突出物、擴大椎間隙、減輕椎動脈曲折度等作用。敦厚堂著眼于研發(fā)動態(tài)牽引頸椎和主動鍛煉頸椎組織的運動體療器械。
2、結構科學、確保安全
在專家的論著中,頸椎病體療的理念清晰可見,但這一領域的訓練器械卻長期空白。因為頸椎是人體僅次于大腦的重要部位,這個訓練器械必須確保頸椎、大腦不受傷害。滑枕能夠做到,其結構具有以下科學性:
①滑枕的半圓形枕面由4只上滑輪拱托,此結構有獨特的緩沖功能,原理是:當枕面受壓下沉的同時,弧度變大,遂使頸部與枕面的接觸面積增大,即時頸部與枕面之間的壓強減小,所以頸椎能得到即時的緩沖保護。確保頸椎和腦部在運動中免受沖擊性、振蕩性傷害。
②操練時人體仰臥,將滑枕枕于頸部,枕面作為支點,利用頭部自重(還可用自已的雙手加力),對頸椎實施動態(tài)牽引,并對頸部肌肉、韌帶等組織進行抗阻鍛煉。因此,頸椎操的仰頭/低頭運動是在頸椎關節(jié)、軟組織被拉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確保骨骼、軟組織在運動中免受碰撞性、摩擦性傷害。
③憑自我感覺,依托圓弧面進行牽引,符合頸椎骨前凸的生理曲度特性,避免負面?zhèn)Α?/P>
④枕面在操練中滾動自如,避免運動、發(fā)力時頸部肌膚與枕面發(fā)生強烈摩擦。
⑤枕面內側設置的8個磁塊,其磁場由固定螺釘發(fā)射,鍛煉過程中的三動(頸椎的運動,枕面的滾動,螺釘間的夾角變動),使磁場以掃描的方式動態(tài)感應機體,消解了靜態(tài)磁場效應對于人體的有關學術性爭議。
3、使用方便、省時、髙效
拿來即可鍛煉---方便;每次只練3~5分鐘---省時;時間短而有作為---高效。這對于無暇享受運動的忙人更為重要。
4、適合各種人群
綜合以上特點,滑枕對于因頸肌疲軟、僵硬引發(fā)的頸部酸、痛、脹、麻、牽扳以及頭暈等現象的老中青人群;對于椎體間隙狹窄、生理彎曲變直、頸椎炎癥治愈后、除去頸托后以及頸椎手術后等等頸椎病人的頸肌康復都是不可或缺的運動體療器械。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機體自身的運動才是促進機體健壯的內因。所以,滑枕頸椎體操簡單的一個仰頭/低頭運動,能多方面促進頸椎健康。
【滑枕頸椎操的五大功能】
自主的動態(tài)牽引頸椎,衍生出以下多項功能,彌補被動的靜態(tài)牽引的不足。
①疏通功能----反復擠壓肌肉,發(fā)揮肌肉第二心臟的“泵”功能,促進微血循環(huán)。
②推摩功能----以枕面作“模板”,自主完成對頸椎的“器械化推拿、按摩”。
③整復功能----動態(tài)拉伸頸椎,順應頸椎曲度,在反復的磨合運動中實施整合、梳理。
④磁感功能----磁場以掃描的動態(tài)方式感應頸部經絡和穴位。
⑤鍛煉功能----運動頸脖韌帶、肌肉,拉伸肌體,松解肌僵,釋放疲勞并煉出力量。并帶動胸椎、胸椎都不同程度得到運動。
【慎重提示】
嚴重骨質疏松、嚴重脊柱外傷、脊柱長有硬質骨刺、高血壓等患者禁用;高血壓經藥物控制穩(wěn)定后、脊椎曾有過重大創(chuàng)傷者慎用(適應期內要特別關注頸部在運動后,若有激烈疼痛應立即停用);植入心臟起搏器類器械者,務必把枕面內側的8個磁塊拆除或另購無磁的枕面方可鍛煉;嚴重頸椎病患者、髙齡老人應在醫(yī)生、體育教練的指導下使用;滑枕應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勿讓兒童模仿或玩弄。避磁物體不要靠近枕面。
【滑枕頸椎操】
1、準備:選擇較硬的床墊,仰臥,滑枕置于頸脖下方,使脊柱中心線垂直且平分枕面,穿無領或高領內衣,確保枕面圓弧的流暢性;調整底板前后位置(或前后挪動身子),使枕面在上、下止點間滑動;頭發(fā)長者可在枕面上罩塊布,避免勾住頭發(fā),冬季可在睡覺前、后被窩裡做。
2、第一種操練:(參閱 照片組1,網站上有動態(tài)示范,供下載)
是初始階段的頸椎動態(tài)牽引,第一星期是適應性操練,每個人都要經歷這一星期的適應過程,之后適合65歲以上老年人經常性鍛煉。
四肢可隨意放置,若雙手放在胸部、腹部或小腹部,可感受到在操練中包括胸椎、尾椎等都不同程度地在運動,并由此產生胸擴、胃舒、腸暢等感受。
仰頭時將滑枕勾向背部,低頭時把滑枕推向腦后,不發(fā)力或稍微使點勁,輕松地做30個左右(往復。以下省略),每天1次。做一星期若頸部無疼痛或其他不良反應,就繼續(xù)鍛煉,並逐步地加大運動量。之后,根據各人的體驗和感受,可逐步增大到每天2次,每次80個左右,或增大到200個左右,每天1次。人的頸脖柔韌度不一,所以開始時動作不必一步到位,量力而行,逐步地加大動作幅度、運動量。初練者感到滑枕太高,不適應,可用床單折壘后墊在背部,墊高2公分左右。隨著鍛煉的進步,應逐步減低床單厚度,憑感覺找到適合自己的高度。